國外建筑用鈦的現狀
自 20 世紀 70 年代,日本開創了建筑用鈦的先河以來,雖然美國、中國、英國、法國、德國、西班牙、荷蘭等國家,有幾百座建筑物使用了鈦材,但日本在建筑物上的用鈦量仍然是最大的。建筑用鈦以屋頂為主,外墻裝飾為輔,結構、內飾、天窗隔框等也占了一 定 的比例。
日本建筑用鈦的現狀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,建筑物深受海洋氣候的影響,同時日本又是一個地震和火山頻發的國家,建筑物的設計和選材要考慮抗震和阻燃的要求。另外日本還是一個工業十分發達的國家,汽車尾氣造成的酸雨和工業煙塵給環境帶來的影響也比較大。因此,鈦首先在日本得到了推廣應用。
1973 年,日本首次在早吸日女神社的屋頂使用了 0. 3 mm 厚的金色鈦板,50 m2,約 203 kg。取得了建筑用鈦的成功經驗之后,在其它神社等建筑上也使用了鈦材,但是規模都非常小。直至 1984 年東京電力公司電力館的屋頂再次使用了 0.3 mm 厚的鈦板(720 m2, 約 1 t),至此日本建筑用鈦的帷幕才真正拉開。從原來僅限于神社、寺廟等,發展到學校、住宅等普通建筑,如沖繩的馬天小學屋頂、名古屋的高安邸等。使用部位也不再局限于屋頂,內外墻飾、窗框、房檐等都有應用,用量迅速增加,1986—1987 年已有 40 余個建筑項目使用了鈦材,僅大阪三榮金屬公司辦公樓一項就用了 5 t 鈦材。建筑用鈦快速增長,擁有了成熟技術,積累了豐富經驗,成為全球建筑用鈦的典范,引起了歐美國家的關注。
歐美等發達國家建筑用鈦起步于 90 年代,雖然在美國、德國、英國、西班牙、法國、瑞士、荷蘭、瑞典、埃及等國家均有應用, 但僅限于一些特殊建筑的個別案例。
1997 年,西班牙畢爾巴鄂市斥資 1 億美元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建成。為了使博物館堅固而美觀,建筑材料使用了厚度為 0. 3 mm 的鈦板,用鈦量達到 60 t。古根海姆博物館別具一格的曲線和尖角造型的設計,加上高聳的玻璃中庭和鈦金屬所展現出的藝術魅力,使其被新聞界評為“地球上最美麗的博物館”。由法國巴黎機場集團設計擴建的阿聯酋阿布扎比機場,是第一個將金屬鈦用做建筑結構材料的成功范例,用鈦量有幾百噸。大型建筑用鈦的熱潮正在悄然興起。
我國建筑用鈦的現狀
我國建筑用鈦起步更晚,也同歐美國家一樣限于藝術性要求較高的特殊建筑。如 2003 年建成的坐落于錢江新城的杭州大劇院,是我國最早將鈦用于大型建筑物的案例。該劇院由加拿大設計師設計,橢圓形的后蓋板使用了 6 000 余塊工業純鈦板,約重 160 t。之后,由法國建筑師主持設計的世界頂級的國家大劇院,其 36 000 m2 的圓形屋頂使用了 60 t 的工業純鈦板,已于 2007 年投入使用。另外,杭州臨平東來第一閣屋頂使用了 3 710 m2 鈦材,中國香港的 MTRC 中心火車站使用了 6500 m2 ( 厚 0.4mm) 工業純鈦板, 北京大鐘寺國際廣場大廳也用鈦作為裝飾材料。但無論是用量還是使用的廣泛程度,我國均無法同日本相比。